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资讯 > 固碳故事 > 正文

从 “不毛之地” 到希望之田 中国式治沙固碳又增收

媒体:央视三农  作者:内详
专业号:谢昊文 2025/9/19 19:59:49

 

近日,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二道锁边带建设拉开序幕,施工总面积达5000亩。中国用了整整47年,才给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镶上”一条长达3046公里的绿边,但这并不是要消灭沙漠,恰恰是要把沙漠保护起来。那么沙漠究竟有啥不为人知的生态功能?

沙漠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它就像地球的“空调”,白天吸热、晚上散热,能参与调节全球气候。更神奇的是,撒哈拉沙漠每年吹起的沙尘中有超过2700万吨,会漂洋过海落到亚马孙雨林,为“地球之肺”补充宝贵的磷肥。沙漠中还生活着胡杨、骆驼等独特物种,它们共同构成了不可替代的荒漠生态。

真正可怕的,并不是自然沙漠,而是人为引发的“沙漠化”。过度放牧、滥垦滥伐,导致原本的草原、林地退化成沙地。20世纪70年代,北京甚至曾被联合国列为“沙漠边缘城市”。

面对困境,我国展开了以“三北防护林工程”为代表的宏大治沙行动——用秸秆扎设草方格固沙,减缓风速、涵养水分;在半干旱地区推广樟子松与杨树混交林,快速建成防风屏障;近年来我国还发展出“光伏 治沙”的新模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甘草,固碳又增收;甚至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盐碱水域中,成功养殖出了三文鱼和珍珠。

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人进沙退”的国家,贡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累计造林超过3000万公顷,荒漠银沙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中国式治沙,不是与自然为敌,而是努力找回人与沙漠之间的平衡。

阅读 27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