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研究 > 心得体会 > 正文

碳达峰碳中和——基础概念之碳汇

媒体:生物印记  作者:生物印记
专业号:时国彩 2025/8/20 8:24:32

碳达峰碳中和——基础概念之碳汇

图片

碳汇——

地球的“吸碳神器”

图片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去了哪里?为什么北极冰川还在融化,而科学家却说“地球有自救能力”?答案就藏在“碳汇”这个神秘概念里。

碳汇是能“吃掉”二氧化碳的超级英雄,看看它如何帮我们对抗全球变暖,甚至可能是未来最赚钱的“绿色资产”!

图片

图片

什么是碳汇?

碳汇,简单来说就是地球的“吸碳海绵”,能通过自然或人工方式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₂)。

它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2年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后来在《京都议定书》(1997年)中被正式提出,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隐藏武器”,被定义为“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 冷知识:如果没有碳汇,地球的CO₂浓度会比现在高50%,全球变暖速度将快得惊人!

图片

图片

碳汇的5大“门派”

森林碳汇

图片

森林碳汇—地球的“绿色肺叶”

森林是最大的天然碳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₂,并把碳储存在树干、树叶和土壤里。

1公顷森林 ≈ 每年吸收10吨CO₂(相当于一辆小汽车开5万公里的排放量!)

中国“碳中和林”计划:到2060年,我国森林蓄积量要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

海洋碳汇

图片

海洋碳汇—沉默的“蓝碳巨人”

海洋吸收了人类30%的碳排放,方式有两种:

1.溶解CO₂(海水像碳酸饮料一样“喝”掉CO₂)

2.生物泵(浮游生物吃掉CO₂,死后沉入深海,锁碳几百年)

但海洋酸化正在威胁它的能力,珊瑚白化就是警告信号!

土壤碳汇

图片

土壤碳汇—脚下的“隐形银行”

健康的土壤富含有机碳,但传统农业(如过度翻耕)会释放CO₂。

生态农业(免耕、覆盖作物)可让土壤重新变“碳库”。

中国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秸秆还田”,让土壤更肥、固碳更强!

地质碳汇

图片

地质碳汇—人类的“科技狠活”

把CO₂压缩后埋进废弃油田或深海地层,就像给地球“打退烧针”。

冰岛“碳封存工厂”:每年埋4000吨CO₂到地下,变成石头!

人工碳汇

图片

人工碳汇—未来黑科技

直接空气捕集(DAC):像巨型吸尘器一样从空气中抓取CO₂(但成本超高,1吨CO₂要600美元!)。

生物炭:把农作物废料烧成炭埋进土里,既能固碳又能肥田!

图片

图片

如何放大碳汇?

如何放大碳汇?3条路径决定未来!

自然派:让地球自己修复

图片

🌱多植树(蚂蚁森林你种了几棵?)

🌱保护湿地、红树林(它们固碳能力是热带雨林的5倍!)

🌱推广生态农业(少吃牛肉也能减碳,你信吗?)

科技派:人定胜天?

图片

⚙️碳捕集与封存(CCS):电厂排放的CO₂不飘向天空,而是被压进地下。

⚙️BECCS(生物能源 碳捕集):用玉米秆发电,再把废气埋起来,实现“负排放”!

商业派:碳汇=新财富密码?

图片

💰碳交易市场:企业买“碳汇”抵排放,内蒙古牧民靠卖碳汇年入百万!

💰绿色金融:银行优先贷款给碳汇项目,未来可能像比特币一样炒“碳积分”?

图片

⚠️警惕!碳汇的“阿喀琉斯之踵”

森林火灾:一场大火就能让几十年储碳化为乌有(澳洲山火释放8亿吨CO₂!)。

海洋变暖:海水温度升高后,吸碳能力下降,恶性循环!

技术成本:DAC(直接空气捕集)太贵,大规模推广仍需10年……

图片

我们每个人都是“碳汇”的参与者

从种一棵树,到选择低碳饮食,再到支持碳汇技术——碳汇不仅是科学概念,更是每个人的生存策略。

你的每一次绿色选择,都在为地球“充值”碳汇余额!

阅读 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