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研究 > 调查报告 > 正文

转载:它为什么要打孔?

媒体:微信公众号  作者:白熊
专业号:狗蛋儿 2025/10/9 10:10:29

7月23日,我在地铁站河边步道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中,一眼就看到了几株倔强的朴树苗从整齐划一中探出头来,叶间斑驳的食痕引起了我的注意。轻轻拨开叶巢,里面裹着些嫩绿色小毛虫,查了下上海吃朴的螟蛾,当时推测大概率是毛锥歧角螟。

健身步道生境

【叶巢及食痕图鉴】

【幼虫图鉴】

头部特写

尾部特写

【预蛹图鉴】

【蛹图鉴】

7月31日化蛹,8月6日羽化,蛹期:7天

【成虫图鉴】

养出来也确实是它。

毛锥歧角螟Cotachena pubescens

那个精巧蛹室,叶片上的的小孔,成了萦绕我心头的谜题。

【茧图鉴】

被打孔的蛹室

它为什么要打孔?

我们总执着于“这是什么”,忙着贴标签、分类归档(分类学范畴),却很少停下脚步问问“为什么”——为什么选择这片叶子?为什么筑这样的巢?(行为学范畴)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里,藏着生命最原始的智慧。

很有意思的现象,我请教了几位老师,都无果,也没有任何可靠的文献资料阐述说明这一现象。肘子老师认为:“这样的孔有百害而无一利,透气是没必要的,因为这种叶巢是不会气闭的,透气完全足够。也不会是方便丝的附着,因为粘度也足够。孔打出来寄生蜂进来倒是方便。我总觉得很多行为和结构未必有功能意义,不管是巢还是身体。也可能在演化过程中曾经起到作用,后续不再需要仍被记录在基因里表达。如果有固定打洞行为,且洞是规律的,能打出这样的孔来,一定是被设计过写在基因里的。”

或许每条毛虫都是自己世界的建筑师,用整个生命演绎着生存的史诗。它们不求被理解,只是遵循着亿万年进化镌刻在基因里的密码,安静地完成属于自己的使命。

蛹室内部

这小小的螟蛾,用它沉默的存在提醒着我:宇宙的奥秘不仅藏在星辰大海里,也藏在每一片被啃食的叶片中,每一个精心编织的巢里。当我们俯身凝视这些微小世界时,或许能窥见万物相连的真相,每个生命都是宇宙沉思的一个片段,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与着这场永恒的演化。

抛砖引玉,此文算是笔者为各位爱好者提供除了分类学之外的一些思考。行为学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学科。比如泖汊老师说过她最拿手的是关系网络、建模、高通量测序啊质谱啊多模的数据分析,宏微观结合的理论研究,还有一些行为学实验,离古典博物挺远的,纯血理科。至此,我这个文科生就不执着于探究它为什么要打孔了。

毛锥歧角螟

拉丁学名:Cotachena pubescens

寄主:

产地:上海

部分生活史组图:

确认它身份只用了片刻,而那些个未解的小孔,依然守护着属于它的小秘密。但反观,这何尝不是生命最美的姿态:既坦然展现,又有所保留,在可知与不可知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

(完)

 

图文:白熊

感谢:肘子老师、泖汊老师

阅读 165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