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开展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强化优秀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栏目展播第三批优秀案例好经验好做法,供各地互相学习借鉴。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渠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建于公元前214年,是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全长36.4公里,连接湘江与漓江,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灵渠已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水利风景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突出问题
本世纪以来,受两岸人口密度大、生产活动繁杂、治理设施不配套等因素影响,灵渠水量逐渐减少,通航条件基本丧失,局部水质恶化至劣Ⅴ类,岸带遭受侵占,水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浮石堰改造前
浮石堰改造后
主要做法
桂林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将灵渠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通过创新灵渠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开辟灵渠人文与生态融合新路径,将灵渠打造为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是科学规划,依法治渠。编制印发《灵渠保护规划》《灵渠保护管理规划》等文件,指导灵渠有序保护与开发。制定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桂林市灵渠保护条例》,以立法护航生态保护。创新设立兴安县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大队和兴安县人民法院生态环境巡回法庭,推动灵渠保护、开发、提升工作进入法治化轨道。
二是突出重点,精准控源。强化截污治污,清理整治“小、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中高污染企业,建设矿粉产业园和绿色矿山标准化采石场,消除米石、矿粉企业对灵渠流域的污染。加强生活污染治理,灵渠流域新建城镇雨污分流管网38.96公里、检修维护管网143公里,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7套。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流域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在兴安县范围内实施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10万亩。持续推进改厕、改厨、改圈“三改”工作,兴安县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
三是优化格局,文水融合。以灵渠为生态主轴,构建“一渠三区一核”空间格局,保障灵渠流域的系统保护与修复。投资1.29亿元开展生态修复,修复堤岸16.9公里,生态修复面积69.86公顷。投资5亿元开展天平坝、铧嘴、陡门等渠道修缮,治理河段46.4公里,新建生态护岸60余公里。开展灵渠及支流水系生态环境恢复工程,逐步恢复灵渠及支流河道生态功能。
四是全域联动,保障流量。制定实施灵渠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科学合理配置水资源。投资2.4亿元实施补水工程,每年枯水期从上桂峡水库向灵渠南渠补水4800万立方米,确保灵渠水量充沛。
五是打造特色,传承文化。创建秦风田园综合体,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恢复陡门等历史景观,组建灵渠博物院,挖掘灵渠文化资源,打造“十里湘漓图”的秦汉文化特色小镇,形成灵渠文化旅游示范带。
灵渠综合治理前
灵渠综合治理后
治理成效
通过科学规划和系统治理,灵渠实现了“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愿景,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的绿色发展之路。2020年以来,灵渠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灵渠桥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Ⅱ类。灵渠水量充沛,流量稳定在5立方米/秒,南渠12.5公里河段全年恢复通航。灵渠自然岸线率达98%以上,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拥有长江和珠江水系中鱼类几十种,水生态系统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2023年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旅游消费达110亿元。2023年8月,灵渠成功入选2023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发布的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0月,桂林市获2026世界运河大会举办权;11月,桂林市受邀参加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分享灵渠可持续发展历程。
灵渠秋色
经验启示
桂林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殷切嘱托,开辟灵渠人文与生态融合新路径,在文物保护与利用之间取得平衡,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为我国古运河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借鉴。
供稿 |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
编辑 | 李夏菁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