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添加到桌面
当前位置:首页 > 双碳评论 > 热点评论 > 正文

专家观点 | 陈德亮:气候变化的相关思考

媒体: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会  作者:陈德亮
专业号:孙莹 2025/7/14 10:10:51

我们需要公平公正的气候治理

最近几十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为活动造成的,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然而,当气候变化的影响发生时,有些群体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从公正角度来看,全球少数高碳排放高收入人群应该为全球温升负主要责任,而气候变化转型的大部分压力却需要低碳排放低收入人群承担。

从二氧化碳累计排放来看(图1),全球碳排放形势不容乐观,且全球的气候融资水平跟实际所需相差甚远。在这一严峻形势下,中国需要坚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持续做好气候变化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成果发表,这将有助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树立大国形象,同时提升国家间谈判时的话语权。

图片

图1. 部分国家累计二氧化碳排放量(Global Carbon Budget, 2024)

向系统性研究思维转变

随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发,对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关注显著增加,且气候韧性和全球其他风险之间关联的研究得以发展。如图2所示,与全球风险相关的各个变量与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需要利用系统性思维和方法去分析其中的联系。同时,如此复杂且跨学科的研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进。

图片

图2. 全球风险态势内在联系图(World Economic Forum, 2023)

除了以上对于风险之间关联的分析,系统性思维还体现在从原有的线性思维向形成气候变化因果关系的闭环思维转变,即从传统的“三支柱”(风险-脆弱性-暴露)思维转变为“四支柱”(风险-脆弱性-暴露-应对)思维,纳入了“人类活动如何应对且影响气候变化”的思考(图3)。但是目前基于此的研究有限,未来可在此方向多做探讨。

图片

图3. 气候变化风险“四支柱”闭环思维(Yu, et al., 2023)

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使得全球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问题更加凸显。例如,极端天气能够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可靠性和发电能力造成极大影响,且在极端天气下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将增加。我们最近对可再生能源并入电网对欧洲大城市供电系统韧性的影响做了一个评估,发现保证供电系统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冲击的韧性需要增加30%左右的额外装机容量。因此,中国未来亟需系统性地开展相关研究,提升气候变化风险预测、评估和应对能力,保障能源系统和粮食系统安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对于中国而言,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征程艰辛且漫长,但各方需要保持信心——中国已经为此做了数十年的努力并且已初具成效。未来应鼓励科研工作者与政策制定者紧密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作为世界公民,在面对全球气候危机时,我们不能仅作为知识的拥有者,而是要成为气候行动的催化剂。

图片

/ 专家简介 /

陈德亮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清华大学兴华卓越讲席教授

阅读 12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