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产品包装台前,孟二虎仔细地把茶饼装袋,贴上防伪标签,这才抬起头:“要是没有漫山遍野的沙棘、黄芪,没有茶厂,我真不知道生活该咋办。”
61岁的孟二虎是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青磁窑镇郝家湾村村民。家里的两亩薄田仅够口粮,因行动不便,外出务工也难觅机会。近年来,县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家门口的茶厂为他带来了生活的转机。
茶厂原料全部取自山间林地,包括沙棘叶、毛建草、黄芩、黄芪等。茶厂负责人杨文华介绍,厂里有3650亩种植基地,开发出沙棘茶、黄芪茶等10余个品种,有固定员工21人、季节工60多人,均为周边村民。
沙棘和黄芪在晋北久负盛名。沿省内长城1号旅游公路从浑源县驶向广灵县,山崖沟壑间野生沙棘丛生。在浑源县的中国恒山黄芪博物馆内,一株长4.2米、生长约120年的“芪王”无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青山常在,如何点绿成金?山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山西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林业大县以经济林和林下经济为重点培育支柱产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林业,扶持一批专精特新林业企业。目标到2025年,全省林草产业总产值突破700亿元。
制度活水滋养万千山林。山西省林草局启动国有林场“百场带千村”行动,要求全省227个国有林场各对接约5个行政村,开展结对共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集体林高质量发展。同步联合20余个部门协同推进集体林改:与发展改革部门协作推广16个以工代赈项目,吸纳6000多名群众务工增收;与工信部门合作,培育1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8户专精特新林业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新增林权抵押贷款25.17亿元,林业贷款余额达73.74亿元。
全省11个市、117个县(区)均已签发《关于加快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总林长令,实现深化集体林改总林长令市县两级全覆盖。
大同市是鲜食杏、仁用杏、沙棘等林果,以及黄芪、松茸等药材菌类的优生区。全市现有经济林86.67万亩,林下经济发展利用林地约62.23万亩,已开发出杏脯、沙棘汁、药茶等系列畅销产品。
长治市是党参、连翘等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全市林下可利用种植面积29.75万亩、养殖面积22.4万亩;林下中药材种植约16.7万亩、家畜家禽养殖规模约18.55万头(只),并由此带动26家加工企业发展壮大。
“当生态优先成为发展的基点,再贫瘠的土地也能孕育希望。”山西省林草局党组书记、局长武耀文表示,深化集体林改特别是“百场带千村”行动实施以来,全省227个国有林场已与1084个村结对共建,带动群众10.5万人,实现增收近2.92亿元。
目前,全省重点林业加工企业达215家,涵盖核桃加工企业98家、红枣加工企业59家、仁用杏加工企业12家、沙棘加工企业46家。全省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647万亩,年产值33亿元;森林康养试点单位111家,2024年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048万人次,实现总收入26.78亿元。
万山滴翠,共富路宽。武耀文表示,山西将持续深化集体林改,因地制宜壮大林下经济,探索拓展“森林 ”多元模式,培育更多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特色品牌,让莽莽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人民群众手中实实在在的幸福收益。(记者/吴兆喆 通讯员/王飞 景慎好 柴凤宇)
绿色时评:深化集体林改要充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吴兆喆
从山西浑源农民孟二虎因集体林改迎来生活转机,到长治林下经济带动26家加工企业壮大,再到山西省林草部门与工信部门协同培育创新型、专精特新林业企业,这些生动的实践深刻印证:民营经济不仅是集体林改的重要参与力量,更是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推动乡村共同富裕的强劲引擎。
集体林改释放的生态红利,离不开民营企业的创造性转化。民营企业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灵活的机制优势,高效打通了“资源—产品—市场”的转化通道,将沙棘、黄芪、连翘等沉睡的山林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这不仅为万千林农开辟了稳定可持续的增收渠道,更生动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要确保民营经济在深化集体林改进程中持续发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根本前提与坚实保障。各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林权流转、融资信贷、技术支撑等关键环节给予倾斜;要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推动执法监管从侧重“约束”向注重“护航”转变,以更优的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让民营企业敢于投入、放心经营、安心发展。唯有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充分结合,才能吸引更多民营资本深耕山林,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良性发展格局。
面向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民营企业家也要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将企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全局。集体林改事关生态安全、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民营企业应主动融入其中,积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优先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集体林改的成果惠及广大林农。当企业发展与农民富裕、乡村繁荣紧密相连时,企业不仅能获得更广泛的社会支持,更能筑牢自身发展的根基,最终实现企业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多赢局面。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