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黑龙江宝清七星河国际重要湿地的监测镜头里,鸟巢扎堆排列,仿佛鸟类聚集的“村镇”。尤其是密密麻麻的白琵鹭、白鹭、苍鹭等鹭鸟混居巢近千巢,宛如一座“鹭镇”。“鹭镇”里,可爱的鹭宝宝在亲鸟的照拂下活泼可爱、灵动健康,一幅万鸟云集、温馨幸福的自然画卷铺展在七星河湿地。
七星河湿地,灵动的画卷(梁峰洵 摄)
七星河国际重要湿地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北大荒核心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上的重要站点。30万亩的湿地面积,保存着内陆沼泽湿地最原始最完整的生态特征,“两草一水七分苇”的独特地貌,宛如一片天然生态绿洲,成为众多水鸟的理想家园。
苇丛深处的鹭鸟家园(李洪卓 摄)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的原则,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作为全国首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单位,该保护区先后开展了湿地保护修复、监测系统建设、管护能力提升、退耕地块植被恢复及监测、生态补水以及鸟类栖息地改造等项目。10年来,七星河保护区共退耕还湿5639.5亩,七星河湿地保护与修复成效尤为显著。
在生态修复区实施了水系连通工程,改善了水域环境。七星河保护区通过在湿地全域深水区、浅水区、漫滩区等不同水域进行建设及连通,打造鱼类洄游通道,使得湿地鱼类数量整体上得到有效恢复,鸟类食物资源得到充分补充。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障鸟类食源,七星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万亩良田示范基地,种植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并禁止使用种子包衣、病虫害防治药品等危害较大的化肥农药,加强科学监管,为大批候鸟提供了充足、安全的食源。同时,七星河自然保护区打造了5座鸟类生境恢复岛屿,用以恢复本地植物,为鸟类提供繁衍、休憩的安全优质生存环境。自然环境的改善,吸引来大量鸟类在此觅食停歇。
湿地里的生命新章(李洪卓 摄)
随着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该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七星河国际重要湿地在外围边界处设立界碑、界桩500余个,进一步明确了保护区边界,严格区分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分界线,有效提升了管护工作巡护调查的规范性和高效性。该保护区购置了巡护车、巡护船、无人机等巡护设施,改变原有的人力巡护方式,构建了“水陆空”三位一体巡护管理模式,提升了巡护频率及质量,对重点区域、重点位置,特别是敏感位置实行实时监控,真正做到勤监测、早发现、严控制。每年春秋两季,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还会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破坏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用法治力量推动湿地保护法律法规落地生根。
生态观测站(康勇军 摄)
为调动周边社区居民参与湿地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七星河国际重要湿地构建了一套农业与生态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该保护区通过绿色发展培训、社区共建共管、农业技术推广等多种途径,推动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助力农户增产增收。同时,为最大限度地保护湿地资源,七星河保护区聘请国家级农业推广专家和省级生态农业专家,为当地农民做农业种植技能培训,走进田间地头解决农业生产和湿地保护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推动实现当地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有关专家表示,七星河湿地发展模式正是科学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有力实践,生动诠释了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两个“国之大者”之间的依存关系。
现如今,保护湿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成为七星河国际重要湿地周边居民的共识。每当迎来世界湿地日、黑龙江湿地日等重要节日,七星河保护区都会精心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页、悬挂条幅、摆放展板、发放湿地保护法普法手册等方式,向公众生动讲解湿地功能与保护意义。该保护区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覆盖面,带领观众“云”游湿地,解锁生态密码。这些宣传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更全面展示了保护区在退耕还湿、候鸟保护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黄昏湿地,水鸟翔集(谢建国 摄)
随着生态修复工作的稳步推进和保护力度的持续增强,七星河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湿地生态系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湿地内所有生物尤其是鸟类有了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栖息繁衍空间。
落日余晖霞满天(谢建国 摄)
据统计,七星河国际重要湿地每年有近40万只鸟类停留和栖息,其中不乏丹顶鹤、白枕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宝清是“中国白琵鹭之乡”,白琵鹭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繁殖地选择似乎偏爱七星河湿地,营巢最多的一年多达300巢,成鸟和幼鸟集群总量1000余只,占全球野生白琵鹭总量的4%以上。更令人欣慰的是,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不断加强,近两年七星河保护区科研监测发现,中华攀雀、红头潜鸭、丑鸭、鹊鸭等珍稀物种也在逐渐增多。原本不在七星河湿地繁育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鸟类鸿雁和大天鹅也纷纷选择在这里筑巢安家,繁衍生息。生物种群的向好发展态势,不仅标志着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性蝶变,更增强了保护区科学管理的内生动力。
鹤舞七星河(谢建国 摄)
每年进入候鸟繁殖育雏的高峰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专门组建鸟类监测小组,密切关注鸟类的繁殖和生活状况,从科学管理上为鸟类繁育提供安全保障。有关负责人表示,保护区将继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科学推进各项保护措施,加大科研和管护投入,积极开展生态教育和研学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保护和鸟类保护的认识,全力守护祖国北方的生态安全屏障,谱写七星河湿地乃至北大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篇章。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