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尖峰岭深处,一只海南山鹧鸪突然抬头警戒。数秒后,整个群体迅速隐匿于丛林。海南山鹧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近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记录到9只海南山鹧鸪同框觅食的罕见画面。这一场景不仅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样本,更如同一个鲜活的窗口,生动展现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海南特有种:海南山鹧鸪(卢刚 摄)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于2021年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拥有我国分布最集中、类型最多样、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正式设立以来,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社会参与、永续发展”原则,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全力推进管理运行体制构建、政策法规完善、科研监测深化、社区和谐发展等各项工作,努力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国家公园建设发展之路。
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跑出了“加速度”。系统规划与机制创新齐抓共管,生态保护屏障越筑越牢,绿色发展路径不断拓宽……一桩桩看得见的实质性进展、一项项沉甸甸的显著成效,为筑牢海南生态安全根基作出了积极贡献。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五指山全景
用心呵护筑牢雨林生态屏障
黎明之前,当群山还沉浸在朦胧的夜色中,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员早早来到白沙县青松乡海南长臂猿C群栖息的大山脚下,打着手电筒开始爬山。一个多小时后,他们蹲守在霸王岭密林中,屏息凝神,寻找着海南长臂猿的身影。
一声声清亮的啼鸣,划破雨林的寂静。这是海南长臂猿一种宣示领地与家庭成员联络感情的信号,也成功让监测队员锁定声音来源的方向、追踪到它们的身影,开始新一天的种群数量统计、行为观察和栖息环境记录。
“这是高山榕果子,海南长臂猿喜欢的食物之一。这些小家伙生性机警,在树冠间移动的速度非常快。”谈起海南长臂猿,监测队副队长郑海强了如指掌。
从1988年至今,他常年“泡在”霸王岭的山里,开展热带雨林动植物监测和保护工作。“我见证着海南长臂猿数量持续增长,也见证着这片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不断得到修复,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郑海强的话语中,饱含着自豪与自信。
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最新监测结果显示,累计修复海南长臂猿栖息地4600多亩,野外种群数量从5群35只增至7群42只,成为全球20种长臂猿中唯一数量持续增长的种群。
海南长臂猿
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开展综合调查与监测,初步摸清了国家公园范围内的野生植物、动物、地带性植被等资源家底。大力实施国家公园人工林生态修复及林内环境条件研究、生态廊道通道试点等项目,栖息地雨林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更全面的保护体现在空间重塑上。2019年以来,为更好修复热带雨林生态,对国家公园实现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海南启动搬迁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的村庄。
这是一项涉及民生福祉与生态红线的复杂工程。目前,核心保护区涉及的4市县455户1931人已全部迁出,搬迁进度达99%。曾经的村落旧址逐步交还给大自然,村民住上了新居、过上了新生活,也有效打通了动植物的物种迁徙、传播通道,让飞禽走兽拥有了更广阔、更完整的栖息地。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还积极探索人工林有序退出、生物多样性恢复,开展第二轮小水电站整治工作,制定《海南省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管理办法》等。
得益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持续开展,圆鼻巨蜥、中华穿山甲等一度销声匿迹的珍稀野生动物开始重现家园,尖峰岭片区已监测到约30只中华穿山甲。此外,动物、植物、菌类等75种新物种持续被发现。
独特雨林奇观“绞杀”
着力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本”
海南长臂猿种群扩大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之一,折射出的是整个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日益织密织牢的宏大图景。
成就的取得源于近年来海南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确定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的六大标志性工程之首,高位推动、全局谋划,将系统规划与机制创新齐抓共管,着力打造国家公园建设“海南样本”。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吊罗山片区森林河谷
规划是引领发展的蓝图。目前,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修复规划(2022—2030年)、生态系统修复示范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制订全面修复计划,明确生态修复方向和修复方式,为丰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提供强劲保障。此外,生态保护修复、交通基础设施、生态旅游、自然教育、社区建设等多个专项规划也相继印发实施,共同勾勒出目标清晰、路径明确、措施有力的国家公园规划体系“四梁八柱”。
机制创新突破是国家公园高效运转的核心动能。通过局省协同高位推动,海南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提升行动方案》,按照3个年度分解为52项具体重点工作。配套印发《海南长臂猿种群保护与恢复行动计划》《共建长臂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工作方案》,明确共同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和旗舰物种保护。同时,组建国家公园管理机构,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强化协同执法机制,2024年,海南省林业局与省森林公安部门共组织召开执法联席会议5次、执法工作协调会21次;省公安厅共立涉国家公园案件805宗,查处734宗。省林业局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建立健全发现线索、开展打击、公益诉讼、生态修复等全链条执法协作配合机制。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随着规划体系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国家公园建设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三生融合”激活雨林生态价值
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关键在于找到平衡点和转化路径。
近年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坚持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理念,合理规划国家公园及周边区域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保护管理方式,激活雨林生态价值。同时,率先在全国开展国家公园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率先在全国印发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专项规划,率先在全国开发国家公园碳汇产品,在探索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木棉稻田景观
2024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布2022年度GEP核算结果,为2080.40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2.01亿元。
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GEP核算回答了国家公园生态产品有什么、值多少的问题,摸清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家底。其结果有助于及时发现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为推动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形式、促进生态产品从“无价”到“有价”提供重要的支撑保障。目前,已连续分期开展了4个年度的GEP核算工作,生态价值持续增长彰显了海南热带雨林生态保护成效。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之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备独特的生态资源和世界级的生物多样性,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4年底,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全长466公里,串联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等9个市县,涵盖七仙岭、五指山、霸王岭、黎母山等风景区40多处。
车行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游客饱览山水林田等多种景致,不同路段都有独特风貌。“原来雨林有这么多好玩的去处!我还要再瞧瞧黎苗村落,尝尝当地美食。”来自广东的游客坐在旅游公路观光巴士上,边欣赏风景,边感叹道。
公路在设计线路时,突出生态优先,因地制宜、随坡就势,坚决拒绝大填大挖,最大限度利用既有道路。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项目是“三生融合”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双向奔赴。
今年春节期间,海南热带雨林景区接待游客量同比显著增长,带动了周边餐饮、民宿和手工艺品销售。
为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带动当地发展,该国家公园推出5个生态旅游特色产品(精品线路),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推出《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自驾指南(1.0版)》,展现海南独有之美。
雨林碳汇探索也取得新突破。海南省林业部门鼓励和支持各市县探索开发具有海南特色、可上市交易的林业碳汇产品,积极推动开展区域性碳汇交易,科学有效推进碳汇等生态产品变现。
2023年,海南省林业局完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碳库调查,率先在全国开发国家公园碳汇产品,建立全省森林碳储量“一张图”。2024年,全国首例国家公园碳汇交易项目落地海南,3家企业合计认购35万元热带雨林碳汇,标志着海南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上取得新突破。
琼岛腹地,雨林蓬勃万物生长。随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其成效与经验日益凸显,不仅成为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典范,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提供)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