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2025年1月11日,盐城市国能大丰海上风电场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中国提出“双碳”目标5周年。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月,杭州市统计局发布规上工业企业“碳效码”,对碳数据利用进行积极探索,为政府科学治碳、企业精准减碳提供有力支撑。
3月2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扩容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这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首次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预计将新增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近年来,从新能源企业到传统行业,再到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各行各业都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了中国特色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零碳干线运输焕新
在全球能源革命浪潮中,交通行业正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正成为破解交通领域脱碳难题的重要路径。
商用车作为交通领域碳排放的绝对主力,仅占汽车保有量的10%,却贡献了56%的碳排放。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商用车的绿色转型直接关乎“3060”目标(即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实现。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重大成果专场发布会上,北汽集团首席科学家、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秦志东介绍了“北汽福田液氢重卡”成果。
这辆液氢重卡停放在展会门口,本刊记者看到,和传统的卡车形象不同,这个“大家伙”外观是蓝白色渐变涂装,楔形设计,科技感十足。
2025年3月,中关村论坛常设展上的北汽福田液氢重卡模型(张静/摄)
秦志东介绍,这是全球首辆工程化落地的液氢重卡,集成了23项首创技术,整车、车身、域融合E/E架构及底盘架构均实现了全面升级。该车采用适用液氢的300kW燃料电池系统和安全可靠的车载液氢系统,以及高效全天候热管理系统,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填补了干线物流零碳产品和国内液氢燃料电池高端重卡的空白。
液氢重卡展示现场工作人员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我们通过高强钢铝合金和复合型材料的合理化应用,让这款车的零件通用率达到50%以上,做到自重降低30%。它可以拉更多的货,风阻低、公里数耗能低,使用成本就低,车主利润会更大。这是车主最关心的事。”
氢燃料新能源商用车凭借全生命周期零排放、-30℃低温冷启动等革命性优势,正在重构全球商用车产业生态。
在交通领域脱碳过程中,干线物流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
“北汽福田本次发布的下一代智能网联液氢重卡,其超1000公里续航能力不仅刷新行业标杆,更直接推动氢能在道路交通领域应用场景从区域倒短场景向中长途干线运输跨越。”秦志东介绍。该成果预计在2026年投入示范运营,积极为我国探索出零碳干线运输的解决方案,为实现“双碳”战略贡献交通运输行业的力量。
在交通运输领域,氢能重卡已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先行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彭苏萍表示,商用车尤其是重卡,动力需求大、续航要求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氢燃料电池商业发展模式。
在技术进步和成本降低方面,随着氢能重卡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氢气价格相对稳定、氢能重卡的行驶里程更长等原因,使用成本相对较低。据测算,当免收高速费用后,每辆49吨氢能重卡与同等吨位燃油重卡相比,全生命周期成本节约36万元。
随着技术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及利好政策的推动,2023年,我国氢能重卡销量达到3653辆,比上年增长48.19%,销量占新能源重卡销量的10%以上,创历史新高。
东北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氢能重卡在钢铁、焦炭、矿山、港口等短倒运输场景经济效益逐渐清晰,在长途重载领域优势显著,市场化潜力渐显,行业推广提速。2025年,氢能重卡销量有望持续加速增长。
“解铃还须系铃人”
从行业角度分析,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化工行业节能降碳的行动对实现全球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3月31日,在世界资源研究所2025“全球热点观察中国版”沙龙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党委常委、副秘书长庞广廉提出,化工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一场“解铃还须系铃人”的实践。
据测算,炼化企业生产化工产品会增加自身的碳排放,但可为全社会降低碳排放作出贡献:汽煤柴润油品总收率每减少1%、化工用轻质油气比例每调高1%,就会增加0.5%~0.9%的碳排放,但化工产品能够固碳1.2%~1.5%,总体碳排放仍是下降的。
庞广廉认为,化工行业在推动自身转型的同时,也在以新质生产力助力更多行业高质量发展。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机叶片等关键部件的制造都离不开化工产品的支持。同时化工行业的产品也跟人类的生活、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96.4%的产品都和化工密切相关。因此,我们离不开化工,这是我们生存的基础。传统的高耗能行业转型需要新思路,不是必须关掉,而是要有更好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国际国内的化工行业都在积极拥抱新能源。”庞广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是关键。发展循环经济,是化工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虹”)党委书记、董事长缪汉根分享了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盛虹实践。他讲述了两个故事,“一张膜”与“一件T恤衫”。
“一件T恤衫”原材料来自矿泉水瓶和二氧化碳。盛虹建成了两条全球首创的绿色产业链,一条是用废弃矿泉水瓶生产聚酯纤维,8个矿泉水瓶就可以做成1件T恤衫;另一条是用二氧化碳生产聚酯纤维,可减少28.4%的碳排放。
在缪汉根看来,循环经济是绿色发展的“最优解”。目前,盛虹建成的全球首条“从废弃矿泉水瓶到聚酯纤维”绿色低碳产业链年产能达60万吨,占全球一半以上,可回收利用360多亿个废弃塑料瓶,再生纤维成为包括安踏在内的30多家国际品牌商的指定采购产品。
石化行业作为能源消费大户、碳排放大户,绿色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缪汉根表示,公司一直推动建设绿色工厂,持续构建绿色技术应用场景,探索全过程降碳,以发展“含绿量”提升产业“含金量”。
缪汉根介绍,在盛虹,每小时可产生79万立方米工业副产氢,每年可提纯形成约53万吨产品氢,大部分循环利用于相关生产环节,每年可节约成本约15亿元,减少碳排放1亿吨。
在庞广廉看来,化工行业要想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链协同降碳至关重要,要构建上下游协同一体的协作生态。
“首先,节能降碳,流程优化,节省下来的能源就是最好的能源。其次,我们要继续在行业当中不断地使用新能源。去年,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与中国能建广东院在广东省湛江市签署了为期25年的绿电采购合同。中国能建广东院将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供应可再生能源电力。这是一个非常新奇的变化。第三,在原料选择上,要从油气煤炭慢慢转向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现在中国在生物基材料上取得了非常快速的发展。未来生物基能源将异军突起,可助力大量降低碳排放。”庞广廉说。
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介绍,近年来,更多来自手机、饮料、食品行业的企业加入到绿色低碳转型大潮中。“链主企业正引领整个链条改变,传导了低碳的市场需求,更多链条的改变也带动了区域经济转型。”
“有为政府”引领绿色突围
在区域经济转型中,作为能耗与碳排放“双高”的经济大省,山东的转型之路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被视为中国绿色进程的缩影。
近年来,山东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机遇,2024年GDP同比新增5.7%,经济增速连续4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下降率超计划进度目标,新增绿电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绿电增量与全省用电增量的比值达到120%,山东用10年深耕实现了增长模式的质变。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许崇庆在世界资源研究所2025“全球热点观察中国版”沙龙上分享山东经验时提到,制度设计、政策牵引、早谋划是山东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
“通过‘早谋划’超前布局减排路径,分析全省未来碳排放的强度、存在的问题,研究怎么控制,吸取好的经验,提出对策路径,及早部署政策。这是山东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许崇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25年,山东更是以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于3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领域具有首创性。
从2018年开始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开始,2019年,山东就制定出台《山东省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实施细则》,综合考量能源消费量、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单位能耗税收、重点产品或工序能耗等指标,对各市、主要行业和企业分3个层面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
“山东独创‘单位能耗效率加效益’双矩阵评价体系,对规上企业精准画像,筛选‘两高’行业,实施‘五个减量替代’,引导企业技改升级。”许崇庆说。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依靠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山东构建优势生产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目前,山东90%的重大创新任务由企业牵头,携手上下游与科研机构联合攻关。
各行各业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转型。
2024年12月底,全国首条改扩建零碳国家高速公路——济广高速公路济南至菏泽段(以下简称“济菏高速”)通车。在高速公路与服务区匝道间的挡土墙处,精心布设了一排光伏板,延伸出一条绿色的“能源廊道”。
济菏高速长清服务区一处边坡上的光伏板(周昊瑾/摄)
“通过构建适配高速公路用电与光伏分布式发电特征的多尺度区域微电网,我们逐步形成收费站、服务区、隧道、边坡、棚洞、声屏障等多场景、多形式、一体化的路域光伏解决方案。”山东高速集团能源环境部副部长周鹏飞介绍,山东高速已建成路域光伏629兆瓦,约占全国路域光伏总容量的70%,年均可发电约6.9亿度,年减排二氧化碳约61万吨。
路域光伏的快速发展是山东加快推动电能绿色替代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下大力气规划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陆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能源绿色转型实现历史性突破。
许崇庆介绍,山东一方面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煤炭消费占比从2015年的76.5%降至2024年的60%以下;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24年新增绿电供给4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新增用电的120%,有效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