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是从源头上推动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自创建以来,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突出改革驱动,勠力创新赋能,在国家公园体制框架下,积极探索保护与利用相协调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路径创新,致力统筹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一体贯通、一体推进,擘画构建出了一幅产业兴、百姓富、生态优、模式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
崀山八角寨
开展GEP核算
生态量化奠定产业化发展基石
自然资源是生态产品形成和价值实现的物质基础与空间载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本质是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困境,通过市场化机制显化隐性生态价值。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地处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雪峰山脉经向构造带与中亚、南亚热带的南岭山脉纬向构造带交点处,位于武陵-雪峰山脉与南岭交汇处核心区域,总面积1303.8平方千米,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和南岭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中国西南山地与南岭山系之间的关键生态走廊,是长江流域沅江、资江、湘江洞庭湖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重要水源地。境内资源禀赋国家代表性突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中国丹霞壮年期的模式地、南方丘陵山地带生态屏障的重要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长征红色文化的传承地”四大核心资源;自然景观独特,拥有中国丹霞崀山、中山峰林南山、舜皇山等自然景观,具有极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人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老山界等红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有国家、省、市非遗13项;重点保护文物众多,有苗文石刻等国家、省、市文物保护单位30余处。
八十里南山
面对如此富集的生态产品,如何破解生态价值“难度量”,是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首要课题。对此,该候选区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于2021年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建立了涵盖物质产品、调节服务、文化服务的全要素评估体系。经核算,候选区内生态价值总值达446.78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产品价值388.78亿元、占比87.0%,文化服务产品价值54.77亿元、占比12.3%,物质产品价值3.23亿元、占比0.7%。通过GEP核算,候选区精准摸清了生态资产“家底”,明晰了资源禀赋空间分布与价值构成,有效破解了“绿水青山无价”、生态价值“算不清、量化难”等难题,为生态产业精准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科学量化依据,奠定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实基础。
塑造生态品牌
制度设计孵化特色产业链条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核心是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前提是制度保障,载体驱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坚持系统观念,搞好顶层设计,先建立机制,再试点推开,根据各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难易程度,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工作。依此规定,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强化顶层设计,着眼生态品牌建设,探索试行特许经营,制定出台《南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确立“生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利用”的产业准入机制,确保了南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在此基础上,该候选区坚持创新试验、以点带面原则,加强企业运营规范引领,着眼“生态认证 品牌赋能 市场溢价”体系建设,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生态品牌产业集群,初步实现了“产品塑品牌、地标保品质”的发展目标。
白云湖风光
开展“鹮田一分”打造朱鹮栖息地生态米产业。自2022年起,在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崀山世界自然遗产地野化放归朱鹮2批次20余只,经过近3年保护监测,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增加至30余只。通过每亩水田专门预留一分面积不种植水稻的方式,实施“鹮田一分”项目,为朱鹮开辟专属觅食区域,成功恢复其栖息地生境达100亩,让朱鹮在田间觅食有了更安全、稳定的场所。2024年,在“鹮田一分”项目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升级为“鱼稻共生”项目,在保留的“鹮田一分”稻田区域内,放养5万尾禾花鱼、泥鳅等水生动物,进一步丰富了朱鹮的食物来源,改善了其觅食环境。同时,为全面保障朱鹮的生存环境与食物安全,在朱鹮频繁活动和觅食的石田村、窑市村、六坪村等地,集中推行绿色生态种植模式,精心培育朱鹮栖息地生态米,种植面积约1000亩。2025年,生态米一季稻产量约50万公斤,单价较往年每公斤高1.5元,预计实现收入440万元。这一成果既守护了朱鹮的生态家园,也让当地农户在生态保护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形成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推进奶业全链条发展。结合县域经济传统支柱产业,与当地奶业龙头企业湖南南山牧业公司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深化“企业 基地 农户”奶业发展经营模式,构建完善了从牧草种植到乳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0%,辐射带动300余户1000余人参与受益,人年均收入2万余元,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同时,坚持合理利用、以畜定载原则,改革传统放养模式,推进规模化、集中化养殖,实施轮牧休牧。目前,候选区及周边社区建设人工基地草地面积达5万亩,奶牛养殖控制在3000头左右。
实施蜂业规模化运营。充分利用该候选区内野生花卉种类繁多等优势,通过1家联合社 13家专业合作社组织模式,引进、支持湖南汇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中蜂养殖,打造养蜂基地5个,吸纳1500余农户3000余人参与,实现年产蜂蜜300余吨、产值2000余万元,参与农户居民年人均增收1.2万元。
改革赋能驱动
产权创新盘活集体林地资源
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属典型南方丘陵山地带,集体林占比超过60%,林地面积宽广、资源丰富,但同时又面临管理难、利用难等诸多挑战。该候选区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实施产权创新等多轮驱动,开辟了一条集体林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特色路径。
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201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了资源保护、民生保障等五类补偿内容,涵盖集体林地保护管理等生态建设项目,建立了“谁保护、谁改善、谁得益”生态补偿机制。在此基础上,该候选区配套出台了《生态补偿实施方案》《生态补偿标准》,全力推动保护补偿政策落实落细落地。目前已累计落实各类生态补偿资金8700万元。
实施公益林区划调整。提升集体林管理等级标准,实施公益林区划调整,将原南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25万亩商品林,整体纳入生态公益林或天然林保护工程范围,生态治理能力跨越提升。该候选区范围有林麝、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黄腹角雉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68种,有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小叶红豆、大黄花虾脊兰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4种。2024年以来,该候选区内新发现物种5个,白化豹猫等湖南省新记录物种10种;新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如彩鹮、海南鳽等2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小叶红豆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柔毛油杉等13种。
实施经营权租赁流转。推行集体林“三权分置”改革,即所有权不变,管理权、经营权流转收储,出台《集体林经营权流转及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在不改变林地和林木所有权及其用途的前提下,按照自愿原则,采取每年每亩20元租赁金额,将经营权流转实施统一管理,同时将公益林补偿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亩30元。二者合计,公益林综合补偿达每年每亩50元。涉及林农2926户、林地22.8万亩,人均年增收1500余元,实现了资源保护和居民增收共赢的发展目标。
推进地役权改革试点。在租赁流转的基础上,深化保护地役权改革,实施集体林地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即统一管理权仍归属候选区,林下经济发展等经营权剥离回归林农,有效避免了“一管就死、一放就乱”难题,并颁发了湖南省首本地役权登记证书。
十万古田中山泥炭藓沼泽湿地
聚力共建共享
利益联结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国家公园的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教、游憩等综合功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精准对接人民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充分激发生态综合功能,带动广大社区居民发挥生态优势,就地就近致富,形成良性发展机制。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自创建伊始,牢固树立保护优先、以人为本理念,积极统筹保护与发展关系,着眼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探索构建了社区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出台《南山国家公园社区共管共建制度建设方案》,着力构建县级联席会议、乡镇级共管小组、村级联络站三级共管共建协同管理机制。
打造自然教育体系。编制《自然教育体系设计及依托自然教育绿色产业发展方案》;建立国家公园科普宣教馆、老山界红军长征爱国教育基地等自然教育体验场14个,年接待访客3万余人次;建立8所生态学校,开发8套自然教育课程教案,年接待研学中小学生1.5万余人次;组建专业讲解员、志愿者等人才队伍960人。
舜峰日出
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举办中国·崀山脐橙文化旅游节、舜皇山野茶节、城步山歌节等文旅活动,设置生态旅游场所7个,该候选区及周边社区游憩民宿和宾馆达600余家、食宿床(桌)位1.2万余张,年入境访客30万人次,生态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从业居民1.1万余人,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健全公益性岗位设置。就地招聘当地社区居民,设立护林员、环卫等各类公益性岗位近1000个,人均年增收1万元。同时,加强技能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拓宽就业渠道。联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重点围绕发展林下经济、生态旅游服务等家庭式从业领域,每年开展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社区居民从“生态保护旁观者”转变为“共建共享参与者”,实现了生态保护满意度与获得感双提升。
助力乡村振兴帮扶。融合国家公园建设与乡村振兴,候选区内累计派驻乡村振兴队20批次112余人次。筹集各类资金3000余万元,实施农村改水改厕、环卫整治、村级道路建设改造等工程14个,扶持油茶、脐橙、野山茶等产业11个。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农民收入大幅增加,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近日,南山国家公园制度创新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成功入选湖南省首届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未来,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将始终坚持创新引擎驱动,厚植保护发展根基,践行“两山”理念,凝“新”聚气,顺“新”而谋,乘“新”破浪,持续引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不断提高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保护发展的“含新量”“含金量”和“含绿量”,深度谱写生态价值实现的“南山华章”,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南山经验”。
作者: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