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激发林业动能、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作为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浙江省通过深化省院合作,聚力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为集体林改纵深发展注入新活力。衢州作为全国林改综合试点市,以深化集体林改为突破口,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将原本沉睡的山林资源转化为富民强市的“绿色银行”,为全国“两山”转化提供了“衢州样本”。
中国林科院自2023年启动科技服务集体林改工作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林草局关于深化集体林改工作的决策部署,通过组织实施“浙江衢州科技示范样板建设”这一林改重点专项项目,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林业“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打好科技支撑森林“四库”联动“组合拳”,贯通“护绿增汇”与“点绿成金”双路径,为全国深化集体林改提供可复制的样板。
良种筑基:
破解林业“低产低效”困局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本粮食团队以“太秋”甜柿为切入点,在江山市峡口镇和开化县桐村镇打造500余亩精品栽培示范果园,推广省力化修剪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高效防治技术,成效显著。果园亩产量从450公斤增加到500公斤以上,病虫害防治率超80%,每亩收益从1.8万元增加到2万元。
此外,林木分子生物学、特色林木资源育种与培育研究团队重点围绕栎树、杉木、浙江楠等重要生态和用材树种,成功筛选出速生优良栎树种源,构建了栎类、杉木“龙15”、浙江楠等优良林木品种高效繁育技术体系,为基地实现年繁育500万株优质种苗目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创新模式:
增强产业技术支撑服务力度
针对常山县30万亩低产油茶园,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木本油料育种与培育研究团队与县油茶产业中心共建油茶博士工作站,构建集良种选育、种苗繁育、产业政策研究于一体的科技服务新范式。在何家乡打造千亩油茶高效栽培示范基地,重点示范油茶密度调整、授粉品种补植、树体整形修剪、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技术。
在今年3月举行的常山县首届油茶整形修剪比赛中,专家团队现场指导,通过实操竞技推广“四大主枝分层法”,全县20余名油茶种植能手参赛。此次以赛代训的活动掀起了春季管护热潮,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油茶种植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林下掘金:
开启土壤共生真菌激活“药效密码”
为促进林下经济的高效培育,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业微生物团队从森林土壤和树木根系中分离出多种共生真菌,创造性地开发出真菌源生物刺激剂,初步实现了林药、林菌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
该成果在铁皮石斛、桑黄种植中应用成效显著,两年生铁皮石斛多糖含量达到仿野生7年生水平,桑黄黄酮类含量提升最高可超过60%,为解决林下经济高产低质等产业共性技术瓶颈提供了新方案。目前,团队已在开化十里铺苗圃基地开展真菌源生物刺激剂对铁皮石斛、黄精等林下植物主要药效成分调控的研究。
立体开发:
香椿解锁“林间经济学”
为破解山区林地资源碎片化、产出效率低的难题,中国林科院亚林所林木种质资源团队发挥香椿属树种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开化县、常山县首创“种质研发-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锁鲜-品牌营销”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了香椿产业增值增效与市场竞争力双提升。
通过创新“香椿 茶叶”“香椿 油茶”立体套种模式,农药使用量大幅降低,土地利用率提升40%,密植矮化技术使鲜芽产量提高3倍。目前,“红富椿”良种配合精准水肥管理,可实现年采椿芽8—10茬,亩产突破150公斤,较传统品种增产60%。梯度降温锁鲜技术 冰袋保鲜技术革新,将椿芽保鲜期从3天延长至15天,破解了储运难题。今年3月,采用梯度锁鲜技术的“红富椿”鲜芽成功出口日本,创下全国香椿出口首单纪录。
技术破题:
激活经济增值新空间
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差异化需求,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升产品附加值,可食用林产品加工利用研究团队开发了茶油低温湿法制取技术,优化技术参数,使茶油多酚含量同比提高20%,降低了生产能耗和溶剂消耗,推进了产业节本增效。
同时,利用油茶籽中皂苷、多酚、甾醇、角鲨烷等活性成分,结合同属山茶花的独特香型,研创出山茶·养、山茶·护、山茶·润、山茶·清等系列日化产品。目前已完成500份用户体验测试,市场反馈显示其保湿、修护功效显著。这一系列创新实现了油茶产业从单一榨油向全组分高值化利用的跨越式转型,为林业资源绿色循环开发树立了新标杆。
机械强林:
科技革新绿色生产力
应用绿色、智能、高效的林草机械装备与宜机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助力林农增收。衢州林改重点专项参与单位国家林草局哈尔滨林业机械研究所熟化“适地适机、机艺融合、多机联动”油茶经营全过程机械化联合作业体系,与常山县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林机林事服务中心利益联结机制,打造集全程机械化与信息服务、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林机维修保养与存放、林机人员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林机林事服务中心,构建和拓展林业机械化综合林事服务链。2024年底,组建了林机特派团入驻常山,建立了2个试验示范基地和2个成果转化基地,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建设科技强林、机械强林样板。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中国林科院紧扣国家深化集体林改战略任务,围绕“林改四问”核心命题,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成果转化为抓手,在浙江衢州打造林业国家级试验场,加速林业“四新”成果推广应用,探索生态价值高效转化新范式,全面激活绿色新质生产力,为全国集体林改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者:袁志林 刘军 罗凡 杨旭 张舒婷
编辑:蔡鸿涛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