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唐北区域,有一套悄悄运转着的系统,正在改变高原生态保护的方式——它叫“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日前,笔者在那曲市国家公园科研监测宣教中心见到了这套依托卫星、无人机和地面监测的设备。这个平台正在把一线管护员曾经靠脚走、靠眼看的工作方式,变成“动动手指头就能看到长江第一滴水”的数字化管护。 7月30日,“天地空一体化”平台监测的姜根迪如冰川实况(潘春芳 摄) “通过监测,我们发现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逐年增长。在监测过程中,如果发现野生动物,比如藏羚受伤,我们会及时跟专业管护站进行联系。”那曲市林业和草原局党委书记王明清在接受采访时说,长江源是生态极为脆弱的区域,面积又很大,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长江源很多地方是无人区,没信号,没有移动、联通、电信的基站。我们只能用卫星传输数据。这在全国国家公园系统里是独一家。”那曲市国家公园创建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何应前说,虽然卫星传输受天气影响较大,比如下雪或云层太厚,数据传输会延迟,但系统运行两年多来,总体“影响不大,基本能接受”。 这个平台覆盖了格拉丹东、尼日阿错改、尼玛隆藏羚通道等14个关键点位,通过高通量卫星系统,把藏羚、野牦牛、白唇鹿、藏野驴,还有冰川退缩、湖泊扩张、草地湿地变化的海量数据实时传回系统,送到监控中心的那一块大屏幕上。每个点位通过太阳能供电、卫星传输,实现了旗舰物种、自然资源的全天候、全时段实时监测。 “我现在可以点开大屏,实时看到每一个监测点拍到的画面。”何应前站在屏幕前一边演示,一边介绍,“我们能比对今年和去年的冰川面积,比如2023年是2024平方公里,2024年只有2011平方公里,这说明消融速度真的很快。” 除了监测,平台还承担宣传科普功能,实时拍摄到的雪豹、兔狲、棕熊等影像,经过技术人员加工后,已经制作成宣传片,在平台上滚动播放,成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对外展示的一扇“数字窗口”。 该平台也能对火情、人类违规活动,如汽车违规驶入、私人违建等事件进行智能监测。但数字化并不意味着替代人工,一线管护员依然是系统背后的支柱。“像野牦牛这种动物不好监测,数据还得靠管护员巡护时拍摄记录。”何应前希望真正把科技和人力结合起来,提升保护效率,也保障一线人员的工作安全。 “有些管护员一出巡就是几天,晚上住在临时搭的帐篷里。我们正在协调给他们配备羽绒服、防熊喷雾等装备。”他停顿了一下,说,“其实管护员有时候是冒着生命危险的,真碰上熊,仅有喷雾剂并不能完全保证他们的安全。” 平台运行至今已有一年多,现已成为这片高原净土背后的“守夜人”。“我们无法控制冰川消融的速度,但至少能守住水质不被污染,减少人为破坏。”何应前望着屏幕上的冰川湖泊数据说,“这是长江的源头,我们能做的一定做到。”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平台”把天上、地上、地下,全都连起来了,连起来的不只是数据,还有责任和信心。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