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保护地自然教育”主题边会在浙江杭州举办。来自中国、喀麦隆、智利、肯尼亚、马来西亚、尼泊尔、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50多名代表参加,通过倡议发布、成果发布、案例分享、圆桌讨论和主题展览等环节,推动自然教育国际实践分享与合作交流。
会议主题为“共同讲述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国MAB)及国际动物学会(ISZS)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ANSO副主席何宏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助理总干事莉迪亚·布里托分别致开幕辞。
圆桌讨论环节
何宏平表示,期待通过本次会议进一步凝聚国际共识,推动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强化科技支撑和赋能自然教育,促进全球保护地自然教育经验共享,持续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莉迪亚·布里托在致辞中高度认可ANSO和中国科学院在推动科学合作与自然教育方面的贡献,强调自然教育是提升公众生态责任感的关键途径,其中女性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建议各方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包容均衡的自然教育实践、加强科学政策社会协同以及开展自然教育社会经济效益联合研究,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
会上,发布了《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倡议》,呼吁将自然教育纳入全球生物圈保护区等保护地的战略行动计划及管理评估体系,总结推广富有本国特色的自然教育经验和做法,推动科技赋能为保护地提供前沿系统的自然教育方案,将自然教育国际合作转化为生态保护的创新动力,助力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愿景。
会上还发布了两份专题报告。中英双语版《保护地自然教育女性贡献优秀案例——来自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自然教育故事》,涵盖中国、喀麦隆、智利、印度尼西亚等9个国家的74项典型案例,全面、生动地呈现了女性在自然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中英双语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自然教育优秀案例》,集中展示了中国11个保护地的生态价值、明星物种及自然教育创新实践。
在案例分享环节,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保护地及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女性代表分别讲述了各自在自然教育一线的实践故事,从保护区管理者、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居民等多角度,展现了女性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独特视角与坚韧力量。
在圆桌讨论环节,嘉宾们围绕各方如何共同支持《自然教育国际合作倡议》,助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愿景实现等重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嘉宾们一致认为,应加强跨国、跨部门协作,推动自然教育从理念走向行动。
为增强互动与体验,9月22日至25日还举办了“保护地自然教育故事”边会展览,共有9个国家的30个保护地设置专区,通过视频轮播、专题展板、人员解说、互动体验等形式展示,自然保护地案例代表及女性贡献案例代表与参会者面对面交流,吸引众多国外嘉宾走进展区,感受自然教育魅力,引起了热烈反响。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全球自然教育的优秀成果和成功经验,搭建了自然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促进各国保护地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编辑:李圣薇
初审:李燕
审核:苑铁军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